第四范式IPO首日流通股仅0.3% 虚高的市值或演绎快手悲剧

2023-09-28 16:57:30 新浪网 

9月28日,知名AI独角兽第四范式在港交所成功上市。资料显示,第四范式是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公司。在大模型方面,第四范式于今年3月推出了专为企业业务场景设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式说(SageGPT),式说具有多模态大模型互动能力及企业级人工智能工具特性。这也是继商汤之后,近两年来又一家登陆港交所的国内AI独角兽公司。

上市首日,第四范式开盘涨13.49%,报于每股63.1港元,对应总市值达293亿港元,盘中持续回落,截至今日收盘,第四范式股价报58.5港元/股,较发行价上涨5.22%,总市值为271.48亿港元,股价早间一度最高达65港元/股。

资料显示,第四范式本次IPO全球发行1839.60万股,发行价为每股55.60港元,募资净额约为8.36亿港元,其中基石投资高达7.54亿港元,真正意义流通仅有0.8亿港元,若按第四范式收盘价计算,真正意义流通占比仅有3%。

招股书显示,2020年至2022年,第四范式收入分别约9.42亿元、20.18亿元、30.83亿元,营收规模持续增长。不过,同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分别约7.50亿元、17.86亿元、16.45亿元。2023年一季度,第四范式收入约6.64亿元,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.91亿元。

对于多年的增收不增利,第四范式表示,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用户群扩大和用户指出增加,而亏损净额增加主要由于研发开支、营销开支等。

面对IPO首日流通股仅占0.3%的第四范式,从市场认购情况及开盘股价表现来看,市场对于态度相对积极。

万亿市值灰飞烟灭!快手股价惨遭“滑铁卢”

无独有偶,早在2021年2月5日快手在港股上市,发行价115港元/股,上市首日暴涨161%,收盘价为300港元/股,市值超过1.23万亿港元。上市一周,快手股价一路飙升,并于2021年2月16日触达417.80港元/股的最高价,市值一度达到1.7万亿港元。然而,本以为稳居高位的“短视频第一股”却在摸到最高点后持续下跌。

快手上市以来股价走势

值得注意的是,在解禁前,快手的流通盘并不大,资料显示,快手首次公开发行量为3.65亿股,而在其中,基石投资者认购数量1.65亿股,占比45%,锁定期为6个月,剩下55%的股份将在二级市场流通,而上市首日当天成交量就达到1.2亿股,占流通股份的60%,即有超过一半的股份已经转手一次,实际换手率达60%。而当天股价最低位为300港元,因此大部分二级市场投资人选择在300港元/股以上的较高位进场。

2021年8月5日快手有38.82亿股股票解禁,占发行后股本的94.81%,按照目前股价,解禁市值为3296亿港元,解禁对象主要包括基石投资者、机构股东、持股高管以及员工等。当日快手股价也放量下跌了15.3%。

然而,因自身增长乏力,加上行业面临监管整顿风险等原因,快手的股价急转直下,市值较高位蒸发超万亿港元。事实上,快手上市这场投资盛宴,更多是属于小部分投资机构。大部分投资人最后高位站岗,沦为了“接盘侠”。

赶上AI风口的第四范式是否会重蹈快手覆辙的风险,第四范式未来股价又将如何演绎?我们将持续关注。

(责任编辑:张晓波 )
看全文
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
提 交还可输入500

最新评论

查看剩下100条评论

热门阅读

    和讯特稿

      推荐阅读